專家解讀:罕見球形雷擊傷游客
發布日期:2014/7/22 19:36:32
作者:
點擊:
此次梵凈山雷擊事件,源于強對流天氣,形成罕見的球形雷。
據省防雷中心專家分析:“在金頂一帶,海拔已達2400多米,加上金頂本身山體孤立、高大,已非常接近云層,一旦遇到強對流天氣,金頂一帶極易產生雷暴。而11月5日,金頂上空就遇到強對流天氣,形成球形雷,直擊這一帶,造成游客受傷。
針對網上流傳的“景區無有效避雷措施”一說,省防雷中心專家表示這是誤傳,實際上,在景區的索道、山上的廟宇以及其他建筑物,都安裝有有效的避雷設施。但金頂山體都是巖石,無法安裝有效避雷裝置。只有采取提示辦法——安裝警示牌。據悉,目前在金頂一帶有醒目的有關雷擊的警示標識。受冷空氣和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,5日至6日貴州大部出現強降雨和強對流天氣。
據省防雷中心介紹:我省是一個雷暴活動頻繁,雷電災害嚴重的省份。年平均雷暴日45到80天,雷電閃擊頻率處于全國第四位,全省都屬于雷電災害的多發地區。據不完全統計,2000年以來,全省發生比較嚴重的雷電災害事故1648起,人員傷亡560人,直接經濟損失上億元。
旅游如何防雷擊
總的原則:一是人體的位置盡量降低,以減少直接雷擊的危險;二是人體與地面的接觸部分如雙腳要盡量靠近,與地面接觸越小愈好,以減少“跨步電壓”。
1.在雷電交加時,感到皮膚刺痛或頭發豎起,是雷電將至的先兆,應立即躲避。躲避不及,要立即貼近地面。受到雷擊的人可能被燒傷或嚴重休克,但身上并不帶電,可以安全地加以處理。
2.如果身處樹木、樓房等高大物體,就應該馬上離開。如果來不及離開高大的物體,應該找些干燥的絕緣物放在地下,坐在上面,采用下蹲的避雷姿勢,注意雙腳并攏。雙手合攏切勿放在地面上。千萬不可躺下,這時雖然高度降低了,卻增大了“跨步電壓”的危險。水能導電,所以潮濕的物體并不絕緣。
3.不要在山洞口、大石下或懸巖下躲避雷雨,因為這些地方會成為火花隙,電流從中通過時產生電弧可以傷人。但深邃的山洞很安全,應盡量往里面走。盡量躲到山洞深處,你的雙腳也要并攏,身體也不可接觸洞壁,同時也要把身上帶金屬的物件,如手表、戒指、耳環、項鏈等物品摘下來,還有金屬工具也要離開身體,把它們放到一邊。
4.遠離鐵欄及其他金屬物體。并非直接的電擊才足以致命。閃電擊中導電體后,電能是在瞬間釋放出來的,向兩旁射出的電弧遠達好幾米。此外,熾熱的電光使四周空氣急劇膨脹,產生沖擊波。這些沖擊波發出的聲音,就是雷聲。若在近處聽到,強大的聲波可能震傷肺部,嚴重時可把人震死。
5.雷雨時如果身在空曠的地方,應該馬上蹲在地上,這樣可減少遭雷擊的危險。不要用手撐地,這樣會擴大身體與地面接觸的范圍,增加遭雷擊的危險。雙手抱膝,胸口緊貼膝蓋,盡量低頭,因為頭部最易遭雷擊。
本文網址:/4362.html
關鍵詞: 此次梵凈山雷擊事件,源于強對流天氣,形成罕見的球形雷。
據省防雷中心專家分析:“在金頂一帶,海拔已達2400多米,加上金頂本身山體孤立、高大,已非常接近云層,一旦遇到強對流天氣,金頂一帶極易產生雷暴。而11月5日,金頂上空就遇到強對流天氣,形成球形雷,直擊這一帶,造成游客受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