貴州雷雨天氣多發 專家:雷電天氣保安全有訣竅
春天來臨,作為全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地區之一的貴州,在春雨的滋潤下萬物生機勃勃,這也讓市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野外享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觀。在此同時,省防雷辦專家提醒,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區已進入雷雨多發季節,雷雨天氣戶外活動要注意雷電傷害。
據貴州省雷電監測網監測信息統計: 2014年3月26日8時至3月31日8時,我省共計遭遇閃電回擊25681次。
據介紹,當條件適合時,雷云就可能對建筑物或樹木放電,巨大的放電電流會順著建筑物或樹木形成放電通路而流入大地。放電電流在放電回路中,會產生很大的能量而形成破壞作用,如擊毀建筑物、擊劈樹木、引起火災等,這時如果人的身體成了放電回路或接近放電回路,就會被電擊或電灼而造成傷亡。對人類危害最大的是落地雷,其電壓可高達幾千萬伏,峰值電流達1萬安培,有時可達10萬安培。
如何才能避免或減少雷擊傷亡,保障生命安全呢?貴州省防雷辦專家介紹,雷擊導致人員傷亡,主要發生在野外,因此,當雷電發生時盡量不要呆在野外,實在無法避免時,注意不要在山頂、山脊或建筑物頂部停留,因為強大的電流可導致人員傷亡。應該找一個土坑這樣的低洼地帶去藏身,或者就地下蹲,雙腿并攏,手臂保膝,頭部下伏,盡量降低自己的高度。這個時候要除去身上一些導電的東西,如金屬類物品,手機也最好處于關閉狀態;不宜在水面或水陸交界處作業。在貴州,尤其是在農村日常生活中,人們在水面及水陸交界處活動頻率很高,雷擊傷亡情況也特別嚴重。不宜快速騎摩托車、自行車。在雷暴天氣時,騎摩托車遭雷擊傷亡的事件不斷發生。騎摩托車而導致雷擊傷害的人可能是抱著僥幸的心理,以為摩托車速度快,沖一沖便可避過雨淋了,其實,摩托車再快也不能快過雷電。
如果遇到人被雷電擊中衣服著火,應馬上躺下就地打滾,或爬在有水的洼地、水池中,使火焰不致燒傷面部,以防呼吸道燒傷窒息死亡。救助者可往傷者身上潑水滅火,也可用厚外衣、毯子裹身滅火。傷者切記不要驚慌奔跑,這會使火越燒越旺。
如果雷電時發現有人突然倒下,口唇青紫,嘆息樣呼吸或不喘氣,大聲呼喚無反映,表明傷者意識喪失、呼吸心跳驟停。這時應立即進行現場心肺復蘇。據統計,在傷者心跳驟停的6分鐘內若能有效進行心肺復蘇,其搶救成活率可達40%以上,但若延誤時間,搶救成活率將明顯下降。若心跳停止15分鐘后才進行心肺復蘇,傷者生存希望幾乎是零。
現場心肺復蘇也叫初級生命支持,包括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。具體做法如下:首先將傷者轉移到安全地方(同時注意急救人員安全),然后將傷者輕輕地仰面平放在地上,救助者跪在傷者胸部的一側,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攏將傷者頦部托起,保持傷者呼吸道通暢。用自己的口將傷者的口包住,另一只手捏緊傷者的鼻子,吸氣后用力吹到傷者肺部,看見傷者的胸部膨起,然后放松手、放開口,看見傷者胸部回落。連續兩次吹氣后,接著做心臟按壓。用一只手的掌根放在傷者胸骨和兩乳頭連線的交點上,緊貼傷者胸壁,另一只手重疊在第一只手上,以身體的重力垂直按壓,使傷者胸廓下陷4~5厘米,按壓頻率約每分鐘100次。一般來說,心臟按壓15次,口對口人工呼吸式吹2次氣。